热门文章
哪一种运动才能真正对抗肌少症?
发表时间:2021-02-13

Photo by Sriyoga....

想做斜杠青年,先拿回人生选择权
发表时间:2018-06-22

自从《纽约时报》专栏作家玛希....

休息,需要主动安排与投入!脑科学研究已证实,大脑神经系统会在休息时进行重整与强化

发表时间:2024-02-29 点阅:1592
Responsive image

Photo by bruce mars on Unsplash
 

我问过很多人,大家很常把休息当成是工作结束之后「顺便」停留的时间,或是认为等待下一阶段工作的这段空白期就叫做休息。用这种想法来看待休息的背后,就是认为休息其实是没功能的、是被动的,是不需要主动安排在生活当中的。

脑科学研究已经发现,休息是有功能的。除了恢复先前消耗的体力、脑力跟心力以外,大脑神经系统也是在休息时进行重整与强化,甚至还会对于未来将要进行的目标启动准备。这些过程通常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的,透过脑科学研究才知道休息对生物体的帮助之大。因此,休息应该是每一个人都要主动参与和投入的活动。
 

完全休息=白天微休息、休息+夜晚睡眠

在一天之中,完整的休息应该包含三种不同的形式:微休息、休息、睡眠。如果我们把一整天比喻为一场42 公里的马拉松路跑,途中会有白天所需的大小休息站点,而终点站就是晚上的「睡眠」—停止睡前的一切努力与辛劳,让身心获得充分的全面修复。

一场42 公里的全马路跑,在终点站之前,一定会设置大大小小的补给站。几公里就设置的小型补给站,让参赛者可以缓步下来,喝口水后就立刻上路,这便是「微休息」的意义。

微休息,指的是在工作中的短暂休息,例如每工作1 小时后起身、喝杯水或聊聊天。很多人觉得所谓的休息就是要30 分钟以上,可是我没时间,干脆就不要休息。实际上,如果你能够掌握休息的原则,5 到10 分钟的微休息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。研究也发现,在工作中如果能够安排微休息的话,是可以让你在工作当中感到更为愉悦,也有助于保持高效工作。

在马拉松路跑中,大约跑过半程(21 公里)时,你会需要一个大型的补给站,摄入比较多的水跟食物,也会在此稍做停留。这就是上面讲的「休息」。休息,大约是20 到30 分钟,通常会在下午或是下班后。这段时间可以用来小睡一会儿、散步或运动,以恢复精力。
 

舒缓精神,主动安排在工作中抽离注意力
 
我们当作终点站的「睡眠」,可以视为最完整、最全面的休息,除了恢复我们在白天的精力消耗以外,也让大脑跟身体都可以回到一个精神饱满的状态,这就如同电脑的重开机一样,少了前一次执行时的那些背景程式,运作效率当然更好。

更重要的是,脑科学研究发现,夜晚的好睡眠对于大脑健康、减少失智症的风险都是很重要的。因此,无论再忙碌,首要重视、不能牺牲的休息一定是睡眠,成年人建议最好要有7 到9小时的每日睡眠量。

在一天当中,安排白天的微休息、休息,与夜晚的好睡眠,才能让你的身心完全休息,这样第二天就可以处在最有弹性,有效率的工作状态。当然,有些人会觉得只要保留睡眠就好,其他两种休息都不太必要。

的确,这也是一种选择,但我们也看过有太多认真工作的人,长时间处于这种努力工作的高压状态之下,白天没有合适的休息、恢复,导致紧绷和压力不断地累积,等到晚上要睡觉时也很难放松下来,以至于睡眠品质变得愈来愈差,甚至最后睡再久也无法恢复白天的精神,因而陷入长期失眠的恶性循环。

因此,晚上想要有一个良好的睡眠,白天的适度休息是不可或缺的。我们建议,每天晚上都安排7 到9 小时的睡眠,白天一次大约20 到30 分钟的休息,可以是中午小睡或者是下班后的散步。微休息则是看你的工作休息周期情况而定,可以让工作的紧绷情况略为中断,抽离你的注意力,让精神可以舒缓一下。

在日常工作中配置5 到10 分钟的微休息时间,其实非常重要。这就像是马拉松比赛中的小型补给站,你可以简单地喝一口水,不用停留太长的时间,然后继续跑;你不会指望在小型补给站喝杯水后,整个人就能焕然一新,对吧?但它可以告诉你何时可以喘口气,而不是累到觉得前方还有漫长、无止境的路要跑。

 

  ►►本文摘自:《好好休息:心不累、身体不疲惫、大脑不报废的好眠人生实践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