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文章
哪一种运动才能真正对抗肌少症?
发表时间:2021-02-13

Photo by Sriyoga....

想做斜杠青年,先拿回人生选择权
发表时间:2018-06-22

自从《纽约时报》专栏作家玛希....

当「超人」成为病人

发表时间:2024-11-13 点阅:136
Responsive image
让南回,不再「难回」
 
南回基金会跟南回协会的渊源很深。徐超斌当年决心推动南回建院时,便是将筹备处设在协会之下,而基金会成立所需的资产,也是由协会捐赠。
 
南回基金会跟南回协会,是徐超斌守护偏乡的左右手。基金会以医疗服务为切入点,但是在地乡亲的健康问题不只来自生理,还有心理、家庭、社会等面向,就需要协会提供社会服务,才能真正落实全人照护的理念。
 
两者虽然功能互补,但业务上并没有太多直接的交集。不过,随着基金会的「多元照护模式」(整合居医、居护、居服三方),结合居家医疗与长照服务,便促成基金会和协会更紧密的合作。
 
从现实面的执行考量,两者都由徐超斌创办,核心理念都是造福南回,团队成员又彼此熟悉,基金会专心做医疗服务,由协会支援长照服务,如此分工合,
可以带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。
 
南回协会原是孕育基金会的摇篮,如今又成为基金会推动南回行动医疗计画不可或缺的伙伴。
 
有时候,徐超斌还是会想起创立协会之初的前三个月,当时为了度过财务难关,他连贷款申请书都写好了。然而,山穷水尽时,总是有贵人出现,及时救援。
 
南回协会能走到今天,也是善的力量的集结。或许,这正是所谓的「吸引力法则」:当你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,全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。徐超斌的心愿,就是期盼有一天,南回不再「难回」,而是创造「难忘回忆」的地方。
 
改变的契机,就从播下一枚希望的种子开始。只要用心耕耘,终有一天会长成遮风蔽雨的大树。
 
在台东池上伯朗大道,有一棵「金城武树」,吸引无数游客朝圣;在南回线上,则有一棵「超人树」,模样朴实无华,但是根扎得很深,默默为故乡的子民指引回家的方向。
 

爱,是我们出发的地方
 
蓊郁山林间,大竹溪上,有一座土坂吊桥。红色桥身,绿色保护网,灰白桥头上,刻有排湾族图腾——陶壶与百步蛇。
 
有一次,媒体为徐超斌拍影片,安排他穿着白袍,戴着听诊器,缓步走上吊桥。他从桥的这一端,走向另一端。他拿出听诊器,贴近了吊桥的扶手,仿佛聆听着部落的心跳。
 
医师是座桥,桥的两端,是健康与疾病,是疗愈与衰亡,是生与死。偏乡的居民——年迈、体弱、行动不便——眼前有着跨不出去的鸿沟,徐超斌便为他们搭桥。他说着他们熟悉的族语,耐心引领他们走出每一步,从卧房到客厅,从屋内到户外,从病人成为健康的人。
 
要搭建这座桥,并不容易。作为南回行动医疗的倡议者,一路走来,徐超斌遭遇过各种嘲讽与质疑,很多人检视他是否出于私心,会不会半途而废。时间证明,徐超斌是抱着无私、利他的心从事偏乡医疗,在经历了各种打击后,他始终没有放弃,坚持至今。
 
庆幸的是,他不是孤军奋战。徐超斌对偏乡医疗的付出,号召了众多支持者,包括董事会成员、工作团队、捐款者、民间人士,他们愿意陪他圆一个大梦,完成守护南回偏乡医疗的理想。
 
如今,徐超斌距离目标愈来愈近。随着居护所、诊所设立,以多元照护模式,整合居家医疗和长照,将医院等级的医疗照护送到病人家中, 或许不是医院模式,却更有利于未来的永续经营。
 
打造一座永续经营的医疗灯塔,才能持续不断,将光照进偏乡看不到的角落。
 
光的能量,来自巫医外婆提点他的「感同身受」,来自一个太阳之子对家乡的爱。
 
「爱,不是我们要去的方向,而是我们出发的地方。」是徐超斌自己想出来的句子,也是他最真实的告白。
 
南回行动医疗机构是他为家乡搭建的桥,而他为了这座桥,已经奋斗了很久。他带着爱出发,也将带着爱和帅气,抵达目标。

 
►►本文摘自:《把光照进看不到的地方:超人医师徐超斌 × 南回基金会以行动医疗点亮偏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