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文章
了解自己的行事历思维模式,有效解除焦虑、找回该有的从容生活!
发表时间:2023-05-05 点阅:2995Photo by Estée Janssens on Unsplash
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笼统的时间表,像我这种严谨认真的人听到「下班后碰面」的说法,焦虑感就会油然上升。计画怎么能定得这么模糊?!这不就表示有可能到最后根本聚不成吗?坦白说,确实有可能,但也没关系,因为错过笼统排定的计画的压力,要比生怕无法一一赶上紧凑排程的压力来得小。
如果你定不出「这星期晚一点」这么笼统的时间表,还是可以在活动前后安排额外的时间,如果你的工作下午3 点结束,工作的地方离你见朋友的地点有半小时路程,那就把见面时间安排在 4 点半,中间绝不要排任何事情。
如果你还是很纠结,不知道该预留多少宽裕时间,那就根据你的行事历思维模式(calendar mindset)来安排。
行事历思维模式有两种:
1. 时钟时间型人(clock-time people)
2. 事件时间型人(event-time people)
时钟时间型人的排程是由一天 24 小时(时钟的时间)来定义,这类型人不会因为感觉是时候了,就结束一件事去做下一件事,只会因为现在是一点半,而这是原本计画好要去做下一件事的时间而采取行动。
他们比较会按表操课,以时间来设定工作和休闲目标,例如我每天早上 5 点到 6 点要运动,并为几点打电话、几点赴晚餐约会定下详细的计画,假设晚餐订的是 8点 15 分,我们就可以 7 点 40 分在酒吧会合先喝一杯。
相较之下,事件时间型人会让事件来决定排程,他们可能安排一场会议,但会议要开多久就顺其自然,不管原定时间如何,到时有可能开 15 分钟,也可能开 90 分钟。
事件时间型人不会说好一点半打电话给你,只会「我吃完午饭就打」。他们不太在意订不订位,只会说「不如周六晚上碰面吃饭」,或者「要不要下班后一起走回家」。
大多数人是两种模式皆可接受──谢天谢地,否则工作场所恐怕不得安宁。24 但每个人都会偏好其中一种模式,因此在做个人规划的时候,我们应该好好想想自己偏好的行事历思维模式,因为这会影响我们如何衡量时间以及时间充裕感的价值。
依据自己的行事历思维模式来安排活动,你会比较自在,计画也就比较有可能贯彻执行。以下是时钟时间型人
玛丽亚的例子,她说明了自己是如何安排闲暇时间:
我喜欢规划和确实掌握自己的闲暇时间,好从中获得最大的快乐。我从 14 年前大儿子出生后就开始这么做,从没间断过,我没办法想像不这么做会是什么样。
这种掌握时间的习惯,让我和家人可以不受干扰地享用晚饭、自驾旅行,我们也因此把看电视的时间减到最低,把时间用来做手工艺,完成不少作品(工作室里没有电视)。
掌握时间可以确保我不会漫不经心地把时间花在无意识的活动上。
如果你是时钟时间型人,玛丽亚的做法很适合你。有明确的界限,你会最快乐,而且你也要把增进时间充裕感的活动──包括宽裕时间──排进日程里。但记住,千万不要把每天都排得满满。
不过,你如果是事件时间型人,玛丽亚的时钟时间模式简直有点自相矛盾,好比闲暇时间还要排程?特洛尹就是事件时间型人,他解释自己是怎么安排闲暇时间的:
就我个人而言,并不是用硬性规定的方式来限制时间,就代表我对时间的利用比较「负责任」、比较不会「浪费」。我的做法是去厘清怎么利用时间,我才会没有罪恶感、没有压力。我把每星期滑手机和看电视的时间减少将近五个小时,一个月下来省下二十小时,也不需要写下来。
只要保持察觉,我就能以感觉轻松自然的方式克服浪费时间的习惯,省下的时间就可以花在我觉得重要的事情上:个人目标、家庭目标,还有整体的人生幸福。那二十小时很快就让我有时间开始学骑摩托车,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,但过去我一直不认为自己会有时间!懂得更有效运用时间后,我整体上过得更快乐,每星期省下更多时间,就算必须花时间在我不喜欢的事情上,也不觉得那么有压力了。
要实现时间充裕的生活,这两种模式并没有优劣之分,只要能符合你的思维模式,就是最好的。不管采取哪一种模式,无论你的计划是按时钟还是事件拟订,重要的是贯彻执行、坚持到底。了解自己的模式,再拟订(或大致定出)适合自己的做法。
►►本文摘自:《从容心态:不焦虑,不穷忙,8个习惯从小处改变,人生每个阶段都零匮乏感》